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民族團結教育創新重點研究基地收到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感謝信。信中對基地成立以來在民族教育決策咨詢、教育脫貧攻堅以及其他工作方面所做的積極貢獻表示感謝。
2020年,基地響應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教育扶貧號召,從民族地區教育脫貧攻堅的實際出發,結合專業優勢和特點,專門成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基地定向幫扶貧困縣制度,整合資源對瀾滄縣、臨夏縣、西吉縣、融水縣等四個貧困縣提供智力支持,將基地的教學科研重心向幫扶基地傾斜,利用“民族團結進步之聲”這個公眾號媒體平臺,積極宣傳教育脫貧成果,為決戰決勝教育脫貧攻堅做出了積極貢獻。
民族團結教育創新研究基地是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按照“統籌指導、重點支持”的原則,于2016年11月1日依托我校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設立。基地主任由我校原副校長青覺教授擔任,成員包括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所有教師。基地主要有四個建設方向:一是推進民族團結教育理論創新;二是創建民族團結教育智庫;三是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四是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實效性和長效性機制研究。基地不僅聚焦民族團結理論,還將民族團結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立足民族視野,放眼國家歷史與人類文明,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更高更遠的視角思考民族團結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教育部感謝信給予了基地成員極大鼓舞,大家紛紛表示,在未來工作中將不負眾望,在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指導幫助下,持續加強民族教育決策咨詢,繼續推進教育防返貧與鄉村振興銜接,進一步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和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